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乃門莫敦鎮古爾溫蘇門村,提起王建軍這個人,村民們沒有不豎大拇指的。這個看上去文質彬彬的農村青年依靠發展養殖業,帶著當地村民走上了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子。
古爾溫蘇門村耕地鹽漬化較為嚴重,當地村民以種植甜菜、油葵等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不高,群眾增收致富步伐緩慢。面對這一狀況,王建軍時常揣摩發家致富的方法,經過充分的考察和學習,王建軍清楚地認識到想致富必須另辟蹊徑。結合古爾溫蘇門村耕地面積多、種植飼草料農戶多的情況,他決定在畜牧養殖業上闖出一條路子來。
說干就干。2015年,他個人出資80萬元,又借款20萬元,從內蒙古購進66頭西門塔爾牛與夏洛萊牛,建起了養殖場,并牽頭成立了和靜縣永進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了,他也忙了起來,由于自己是“門外漢”,對于養牛技術一知半解,屢屢碰壁的王建軍也曾失去信心。但他憑借敢闖敢干的性格,四處請教學習,不斷摸索養殖技巧,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經過兩年多的運營,合作社的發展就初具規模。
2021年7月,王建軍當選為和靜縣第十八屆人大代表?!叭嗣襁x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泵鎸@一份榮譽,他立下錚錚誓言。
隨著周邊畜牧養殖合作社越來越多,青儲飼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王建軍購買了粉碎機械,將村民準備丟棄的玉米稈、麥草等收購回來進行粉碎,加工成青儲飼料,留下自用部分,多余的賣給縣域內各牧業公司,帶動社員和周邊群眾每年每戶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來,王建軍帶領合作社不斷建立完善科學養殖模式,完善設施建設,采用先進的生產體系和養殖理念,持續擴大養殖合作社規模。目前,永進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1500平方米暖圈、200平方米草料庫、560平方米青貯窖,存欄牛150頭、羊3000余只,年出欄牛50頭、羊800只,每年出欄收入達到160萬元,養殖收益不斷增加。
“自己富不算富,帶領群眾一塊富才算真本事。我們合作社的養殖場規模比較大,采用的是現代科學養殖模式,在牛羊的品種改良、科學飼養、飼料配比方面都有了相對成熟的技術與方法,我將這些技術與方法無償提供給有需要的老百姓,減輕了他們的養殖成本,增加了養殖收益?!蓖踅ㄜ娬f。
2022年5月,和靜縣第十八屆人大常委會授予王建軍“和靜縣人大代表科技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產業振興是動力引擎。近年來,和靜縣積極引導、支持農區畜牧業發展,涌現出一批像王建軍這樣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生產經營水平高的畜牧業養殖大戶,有力推動了畜牧業規?;?、產業化發展,為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充足的動力。(通訊員 岳生斌)